壯大農產品加工業集群,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做強農村電商和鄉村旅游,促進農業“接二連三”,是如今“三農問題”的發展方向之一,其中的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助力“三農”,尤其是發展農村電商助力精準扶貧,更是各界關心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表示,物流建設滯后、銷售渠道不暢影響了鄉村產業的發展,應鼓勵電商下鄉,發揮技術和市場優勢,有效對接供需,破解貧困地區“資源限制”,開辟脫貧攻堅的新通路。
產業現狀:
農產品“小散非標” 導致競爭力不足
劉強東介紹,在一些鄉村地區走訪時發現,這些經濟不發達地區主要的問題在于物流建設滯后、銷售渠道不暢,農民花了高價錢買不到好東西、農民的好東西賣不出高價錢,零售基礎設施瓶頸也嚴重滯后了鄉村產業的發展。
首要難題是農產品“小”、“散”、“非標”,導致競爭力不足。貧困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技術條件較差,以傳統農戶家庭等小散生產模式為主,缺少規模化和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通過電商把銷售范圍擴大到全國后,產量難以滿足需求,網上銷售的持續性差且難以產生高附加值,市場競爭力不足。
其次,農產品品牌發展不足,市場效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一方面是由于農業發展的內在支撐不足,小、散生產和非標準化的產品難以形成品牌;另一方面是品牌建設意識薄弱,農產品“有特色無品牌”、“地方特產多,地標品牌少”的現象比較普遍。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消費者對品牌信譽度高、產品質量好的優質農產品需求不斷上升,農產品品牌建設亟待加強。
品牌扶貧:
“媒體+電商” 講好農產品品牌故事
針對相關問題,劉強東建議,在落實打贏扶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各級政府及相關各方應形成合力,暢通扶貧富農的電商“新通路”。
首先要解決好首要難題,引導促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提升農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質量認證體系等,充分發揮農科院等技術力量在指導貧困地區農業生產、農產品改良育種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農產品質量。
劉強東說,在此過程中,應積極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調動電商等多種社會資源,鼓勵發展“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新模式,使貧困地區形成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提升農產品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劉強東建議,應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勵各地立足傳統農業優勢,深入挖掘資源潛力,積極開展特色品牌,特別是農產品“扶貧品牌”的培育和塑造。
劉強東建議,應充分發揮“媒體+電商平臺”在“扶貧品牌”宣傳推廣方面的作用,講好品牌故事;鼓勵各地與電商企業對接,共同建立線上線下品牌農產品營銷推廣體系,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通過品牌推動扶貧事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扶貧的社會影響力。
通道扶貧:
“產地倉+冷鏈專線” 助農產品進城
有了好產品,還要走得出去。劉強東表示,我國應出臺支持鼓勵政策,加快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企業建設“產地倉+冷鏈專線”模式的統籌引導和政策支持,提升生鮮農產品銷售品質和效益。
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提高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設施的集約化建設和利用水平,保證扶貧“新通路”的持久暢通。
考慮農產品“上行”進城問題,也要解決它們能最終走進千家萬戶城市市民。劉強東建議,應加大扶貧宣傳,推進“消費扶貧”,增強全社會對扶貧工作的認識,通過多種形式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業扶貧、電商扶貧等扶貧開發。
劉強東建議,應從國家層面積極推動“消費扶貧”,支持電商平臺設立扶貧專賣店、電商扶貧館和扶貧頻道,倡導購買扶貧產品、助力脫貧攻堅的社會氛圍。
同時,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扶貧農產品,提升消費者對貧困地區產品的支持力度,形成社會關心、人人參與扶貧的風尚。
相關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嚴琦
加大流通追溯體系建設
促使農產品流通現代化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
特派記者 李陽 譚柯 北京報道
肉類蔬菜等農業產品的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是事關老百姓舌尖上安全的一項基礎技術保障工程,也是促使農產品流通方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更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明確監管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嚴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盡管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若干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花大力氣加以解決。比如,生產環節與流通環節銜接不夠;缺乏全國統一的追溯平臺建設;追溯體系的后期維護投入嚴重不足;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參與意愿不強;消費者接受程度低;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等。
嚴琦建議,應盡快理順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乃至運輸環節,推出全國統一的追溯體系建設標準和方案,并增加資金投入;運行和維護資金由誰投,要有明確說法;要增加對配套設備與技術的資金支持。
在具體執行時,嚴琦建議加大對生產者的補貼,提高他們參與追溯的積極性;也可考慮在消費環節對終端消費者進行直補,提高主動消費可追溯肉類蔬菜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宣傳,提高查詢便利度,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讓消費者能夠方便查詢追溯信息,并可考慮采取抽獎等措施,吸引公眾廣泛參與。
管理方面,嚴琦建議,應加強對追溯信息真實性的監管。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可追溯肉類蔬菜的例行監測與監督抽查,加大對弄虛作假行為的處罰力度,確保追溯信息的真實、完整。同時,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提高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強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