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京東金融官方賬號同步更名“京東數科”新名稱公布引發行業猜想京東金融官微更名透露戰略方向未來或將服務更多行業和城市
服務金融機構已經不能滿足京東金融了!京東金融官方微博、抖音號和頭條號同步更名或暗示其下一步戰略。
“京東數科”是京東金融各官方賬號的新昵稱,三個賬號的更名均已于9月17日完成并通過各平臺的官方認證。而同期,京東金融的工商注冊信息未發生改變,仍是“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金融官方回復稱,京東數科是京東數字科技的簡稱,公司當前正在籌劃集團品牌更名,未來,京東數科將作為集團整體品牌對外呈現。
京東金融表示,目前京東金融對于數字業務邊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東金融原本的范疇。而縱觀公司所有業務,其本質都是基于數字,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去優化用戶體驗、降低行業成本、提高行業效率,數字科技更能體現集團整體定位。
據互聯網分析師介紹,京東金融從成立之初主營自營金融服務,后升級為“金融科技”服務,開始將技術力量輸出到自身系統之外的金融機構。自成立開始,京東金融對自身的定位一直是一家科技公司,只是服務對象有持續拓展的趨勢。本次京東金融使用“京東數科”這一名稱可以理解為這一趨勢的延續,并突出強調了公司的技術能力。
此后,記者梳理發現“數字科技”提法并非首次出現在京東金融官方消息中,隨著梳理工作深入,一個圍繞“數字科技”的長期布局變得越來越清晰。
面向四類客戶數字科技拓展服務范圍
京東金融對數字科技定位和商業模式的完整闡述,最早出現在4月21日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演講中。
陳生強說,數字科技服務是基于企業經營的四個維度,對場景用戶、產品、運營和管理進行全面數字化,運用B2B2C模式幫助各類企業和機構服務客戶,而京東金融是“定位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公司”。
據介紹,京東金融通過解耦自身的數字化能力,推出了“北斗七星”智能信貸服務產品,助力中小銀行在獲客、審核、運營、風險定價、反欺詐、貸后管理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全鏈條實現數字化升級。
然而,在陳生強眼中服務金融機構只是起點。演講中陳生強還說,京東金融“可以利用在金融服務上積累數字化能力,再去服務制造業、農業,直至將整個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
公開報道顯示,京東金融已于上半年開始相關布局,并成立了獨立的一級事業部“城市計算事業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城市里的交通、規劃、環境、能耗、商業和公共安全等痛點,提高大型企業產能和業務效率。
成立五年來京東金融商業模式不斷升級,1.0模式為個人用戶提供金融服務,2.0模式為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如今,京東金融在過往業務板塊的基礎上,將服務范圍擴展到了個人、實體經濟、金融機構和城市,或終于達到了自身的“完全形態”。
用技術和人才開辟藍海市場
不僅是京東金融,以往以C端業務見長的互聯網巨頭,也紛紛發力企業服務。然而這些巨頭大多從云基礎設施的角度推動數字化硬件普及。
4月8日,阿里云提出在新零售大潮中的使命是成為“數字化轉型專家”,幫助企業構建全價值鏈的數字化重塑與運營能力。
4月17日,華為云在“2018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示,希望成為“黑土地”,成為互聯網業務云基礎設施的創新者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合伙人。
9月7日,馬化騰在第十二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說,今年騰訊的目標是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助力泛珠地區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泛珠地區的政府、企業一起共建數字生態。
不同于以上互聯網巨頭的做法,京東金融似乎更加注重前端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
京東金融一方面利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幫助眾多企業甚至政府機構提高效率、創造價值,另一方面憑借自身的場景、流量以及生態優勢,幫助企業獲客、活客,快速提升收入,降低成本。
“技術能力”與“數據生態”,而不是硬件設施,成為了京東金融“數字科技”的核心能力。而數據與技術生態,也是京東金融的長項。背靠4億活躍用戶,京東金融每日新增800TB數據,超過了小型科技公司一年的數據增量;同時,京東金融擁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公司5000多名員工中有3000人以上都是技術人員,所有業務中95%都是智能化、自動化運營。
公開報道顯示,京東金融還將會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千億,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科技公司。
今年7月,京東金融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人簽署了融資金額為130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協議,陳生強再次強調了京東金融的數字科技戰略并指出,“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
一直以來,京東金融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個信條——“做最苦最累的活。”京東金融的“數字科技”顯然是最累的活之一,就算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布局,未來京東金融仍可能面臨更多挑戰,但陳生強可能會說,這將是一次更值得期待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