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曾有幾位實業界的朋友跟我說,“我想推一個自己的品牌,但不知從哪里下手,感覺做品牌就是個無底洞,想雖想,但不敢動?!?
今天,我就針對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希望能給有同樣疑問的朋友帶來一點小啟發。
的確,品牌建設是個龐大、復雜且漫長的工程,最要命的是,不是你砸錢就能建立起來的。但凡你能想起來的品牌,大多都是經過多年市場風雨洗禮才得以存活下來的,當然,也有部分已經銷聲匿跡了。
但是,品牌建設也不是玄乎其玄、遙不可及的事兒,尤其是創建初期,如果你掌握了一些要領,品牌創建會省力很多。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品牌創建的小竅門,叫:如何打造超級品牌六要素。
第一要素:超級詞語
先來想一想,你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認真分析一下,從產品的用戶價值、主要功能、核心優勢、差異競爭等維度思考,最終得出的一個詞語或一個短句就是你產品的超級詞語。
超級詞語最應該出現在哪里呢?你的廣告上?不對,最應該出現在你的產品名上。
絕大多數品牌的產品名都沒有體現出產品的核心價值,這屬于資源的巨大浪費。
我們一再強調要打造會自我銷售的產品,帶有超級詞語的產品名怎么能缺席呢?
產品命名的第一原則是低成本。怎樣才能成本低?傳達成本低,傳播成本低,營銷成本低,使用成本低。
打個比方,秋天干燥,你想找一款潤膚產品,貨架上有兩款潤膚產品,一款產品叫“維妮雅潤膚霜“,一款產品叫”維妮雅長效鎖水潤膚霜“。(這里暫且不論個別行業對個別字眼的限制,只是舉例)
憑直覺,你會先拿起哪一款?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先拿起第二款。因為第二款讓你直觀看到產品的核心價值,承諾更加明確。換言之,第二款產品降低了你的選擇成本,同時也讓它自己變成了會自我銷售的產品。
再比如,“金龍魚花生油“和”金龍魚古法壓榨花生油“,區別也是很明顯的。
也許有朋友會說,核心價值我在產品說明書上在廣告物料上注明不也一樣嗎?不一樣,產品名是一級承諾,廣告說明是二級承諾,權威性和信服度都不一樣。
葵花藥業出品的非處方藥,其功能主治除了在包裝盒上有說明,在產品名上也得到充分展現,不只是簡單的“葵花化痰口服液”,而是“葵花小兒清肺化痰口服液”,給消費者帶來很大方便,也給自己爭取到更多被發現被選購的機會。
還有,產品命名,無需死守注冊商標思維。品牌要商標,產品命名不要考慮商標,體現產品核心價值的好詞語好短句直接拿來用就是。
第二要素:超級話語
超級話語其實就是廣告語。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語很著名,流傳范圍很廣,那么它算不算一句很好的廣告語呢?我在不同人群中(包括一些婚前打算買鉆戒的年青人)做過測試,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句廣告語,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是哪個鉆石品牌的廣告語。
換言之,這句廣告語對整個鉆石行業的推廣作用遠遠大于對自身品牌的作用。
相比之下,“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形。
所以,超級話語有三大原則:
1 口語化、俗語化??
2 含有品牌名稱??
3 強調品牌核心價值、產品特征、價值取向或使用場景
先說第一點,為什么要口語化、俗語化?因為超級話語的設計目的不是用來寫的,而是用來傳播的,尤其是為消費者給另一個消費者介紹該產品時當說辭的,如果太字面化太文縐縐,誰說誰別扭,誰還愿意說?
還有,只有口語化俗語化,才符合我們記憶的特性。現在回想一下,有印象的廣告語有哪些?是不是口語化俗語化的居多?
第二點剛才已提過,超級話語不含有品牌名,指向不明確,白白浪費資源。
第三點相對好理解,就不展開說了。
舉幾句個人認為不錯的超級話語:怕上火,喝王老吉/ 困了累了喝紅牛/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多用腦,就喝六個核桃。
還有嗎?請你來補充。
第三要素:超級符號
超級符號不是LOGO,而是當人們提起你的品牌時會共同聯想到的形象符號。
超級符號三大原則:
1 體現品牌文化??
2 有文化原型??
3 應用要廣泛
舉個例子,麥當勞的超級符號是什么?麥當勞叔叔。其文化原型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小丑,用以體現歡樂無限的品牌文化。再比如肯德基的超級符號是肯德基爺爺,其原型是創始人山德士上校。
為什么要有原型呢?因為原型成本低。如果沒有文化原型,我們根本承擔不起建立一個全新卡通形象的費用。
人們常常想設計一個“吉祥物”形象,卻不知道為什么要設計。
有些創意人認為,利用已有的東西那不叫創新,所以動不動就天馬行空,整出一個誰也不認識誰也沒有感情連接的形象符號,因此我們經常看到許多稀奇古怪的卡通形象,但幾乎記不住任何一個。
1990年的亞運會并不是一屆很特別的運動會,但是它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熊貓盼盼,盼盼現在有盼盼食品、盼盼防盜門,到今天還有商業價值。而其他屆亞運會乃至奧運會,它們的超級符號呢?基本上已湮沒在時間長河中,隨風而逝。
我們自建的第一家以“古風山寨”為主題的綠色食品平臺——小山寨,其超級符號的原型就是古時占山為王自成一國的山寨人物,當然,根據商業的需要,人物有所調整,人設有寨主、壓寨夫人、大管家、店小二、小嘍羅等,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對話,活脫脫一場古風新唱的情景劇。
很多人不懂得,大家都知道的東西才最具生命力和傳播力。還是那句話,創意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創意,而是為了解決問題。
當然,我并不是鼓勵大家照抄文化原型,而是主張在原型的基礎上,根據你的品牌特色做些微創新、微調整,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專屬符號。
超級符號一旦確定,就應出現在你品牌陣地的每一個角落,從產品包裝、廣告畫面、終端貨架到促銷禮品都要廣泛應用,使其價值最大化。
第四要素:超級價值觀
一個有人格魅力的品牌,一定要有鮮明的價值觀。
星巴克的超級價值觀:為客人煮好每一杯咖啡。
可口可樂的超級價值觀:自由、奔放、獨立掌握自己的命運。
NIKE的廣告語“Just do it”,體現的其實就是品牌的超級價值觀:想做就做,不做下一個誰,只做第一個我。
李寧的“一切皆有可能”,彰顯“不斷突破、不給自己設限”的價值觀。
國外有家明信片商家,產品定價普遍比市場上同類產品高出1/4,為了搶奪消費者,該商家打出的促銷口號是:如果覺得對方重要,就送好一點的。通過倡導“重視、珍惜親人和朋友”的價值觀來為自己的“好產品”做銷售引導。
我們操作過的品牌中有一個老撾有機大米品牌叫“洛占芭”,純正老撾有機大米,顆粒飽滿,香味濃郁,定位為“老撾國米”,定價比市場上其他大米稍高一些。為了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提升對大米價值的關注度,我們提煉了一句促銷主題——“獻給生命中重要的人”,倡導感恩的價值觀,提醒顧客以美好食物善待家人、朋友、恩師等生命中重要的人。
第五要素:超級溝通系統
超級溝通系統實質上是基于品牌文化、自成一格的特色詞匯體系。
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親”,雖然最初是在哈韓族當中流傳,大概源于東方神起時期,后來泛濫于淘寶,最終成為天貓、淘寶的特色詞匯。
還有互聯網堅果品牌三只松鼠,在溝通系統的構建上可謂把萌文化運用到極致,從松鼠的視角稱顧客為“主人”,反呈出一副乖巧可愛的小動物卡通仆人形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每個包裝堅果的箱子上都會貼著一段寫給快遞的話,而且是手寫體——“快遞叔叔我要到我主人那了,你一定要輕拿輕放哦”,此外,包裹里還會附一封寫給主人的信,萌得讓人猝不及防。
再舉個例子,我們自有品牌小山寨,籌建之初,我們就明確制定了一整套饒有古風韻味的超級溝通系統,如稱顧客為“客官”、本店為“敝寨”、店主為“大當家”、客服為“小二”、快遞為“鏢局”、已發貨為“鏢局已接鏢”等等,成功吸引了大量目標人群的注意力。
第六要素:超級故事
不會講故事的品牌沒有未來。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未來最值錢的品牌一定是會玩會講故事的品牌。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聽故事。為什么呢?因為故事具有代入感和戲劇性。我們聽故事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情境中,跟著主人公經歷無常和悲喜;還有,人的大腦需要刺激,日常工作、生活枯燥乏味,而故事的戲劇性可以讓大腦體驗一把過山車的刺激。
更重要的是,一個好的故事,具有很強的黏性和長效性。
而講好一個故事,有以下五大法則可參考:
1 簡潔(畢竟大家的時間已碎片化)??
2 意外(神轉折,出乎意料,合乎情理)??
3 信念(主人公的精神力量、價值觀得以充分體現)??
4 情感(感情飽滿,代入感更強)??
5 細節(真實可信,更容易打動人心)
眾所周知,馬云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的團隊也精通此道,下面是阿里給馬云準備的故事:
馬云當年帶著電子商務夢從美國回國,在新興概念還未被大眾接受的時候,創業的夢想驅使他敲開了第一個投資人的門。和對方講述了自己的商業計劃后,投資人拒絕了他。
第二位投資人也拒絕了他……接著是第10位投資人,后來是第20位投資人……也許你覺得他會放棄。
第30位投資人拒絕了他,第40位投資人也對他說不。
當他見到第50位投資人的時候,馬云用6分鐘就打動了他,得到了不同的回答:“我們喜歡你的創意,愿意冒險一試?!贝蠹叶贾?,這位投資人叫孫正義。
堅持你的夢想,你就可能成功,每一次逆境都意味著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很雞湯,但很容易記憶和理解。
當然,品牌故事可以有很多版本,有關創始人的,有關員工的,有關顧客的,有關合作單位的。只要用心挖掘,并依據超級故事的五大法則進行加工創作,你一定能講好屬于你品牌的故事,加油!
記得也講給我聽聽啊,親。
此文為顏伯卿原創內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