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交通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共享單車規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值得注意的是,除共享單車外,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睡眠艙等各類共享類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在推進新興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濫用和炒作共享概念的不良跡象,共享經濟虛火亟待降溫。
不少網民表示,對于共享經濟,應該持寬容鼓勵態度,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更多人就業。與此同時,也要警惕“共享”被泛濫化、被資本“玩壞”,監管層出臺合理的規范管理制度,正適逢其時。
雨后春筍
近年來,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分享經濟企業獲得了巨大成功,共享汽車平臺、民宿分享平臺正雨后春筍般出現。作為最活躍的創新業態,分享經濟驅動著資產權屬、生產組織、服務供給、就業模式和消費方式的變革。由于發展前景看好,近幾年分享經濟領域獲得風險投資的企業數量和融資金額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網民“斯曼”稱,如今,被共享經濟冠名的行業越來越多了,共享雨傘已經在路邊可見,共享圖書也將會形成規模。未來,被加上“共享”二字的行業可能會越來越多。
不過,網民“國鋒”表示,越來越多套用“共享”概念的經濟項目涌現,引發其是否“偽需求”的討論。不難發現,這些共享經濟項目總喜歡將自己與原有的一些傳統項目模式撇清,以期否定既有法律法規的適用性。
虛火過旺
網民“丁道師”認為,共享經濟是目前的一大風口,只要貼上這個標簽,就會得到資本的青睞。各種共享產品不斷出現。如果“共享”被泛濫化、被“玩壞”,只會過度消費這一經濟模式的聲譽。
有網民表示,在原本寄予厚望的共享單車招致越來越多質疑時,從企業到監管者,再到社會公眾,都有必要進行反思。于企業而言,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依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政府應介入引導,防止市場無序引發的負面影響蔓延;公眾則需要增強社會公德及提升監督意識。
網民“HN666”稱,在監管層面,政府需要加強政策研究,遵循寬容審慎的原則,制定合理的規范管理制度,鼓勵和支持相關共享經濟的有序發展。畢竟任何新生事物都難以做到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