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不同中國品牌的發展態勢,不同品類的市場表現,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6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以下簡稱中傳)—京東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重磅發布《互聯網+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報告》,針對這些話題做出了深入分析。該報告結合京東大數據和品牌商調研案例,深度呈現了當前中國品牌在電商領域的發展現狀,反映了互聯網大潮下中國品牌創新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品質轉型和發展方向。當天京東中國品牌盛典活動也全面上線,有將近3000個中國品牌參與到此次盛典中。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首次根據銷售規模、增長趨勢、市場反映、消費者偏好、技術含量等大數據指標,將當前中國品牌主要分為四大類型:上升活躍型、發展升級型、創新開拓型和成熟多元型。報告指出,在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和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中國品牌正在跨入2.0階段,機遇和挑戰并存。
《互聯網+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報告》基于大數據對當前中國品牌的發展趨勢做出分析,認為“中國制造”正在穩步向“中國創造”、“中國質造”邁進。創新驅動、服務供應、品質管控成為中國品牌發展的“新要素”;品質、技術、口碑成為消費端的“新常量”;大數據營銷、消費場景、IP概念成為中國品牌創新的“新技能”。
中國品牌銷售規模增長顯著 品牌創新助推消費升級
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中國品牌的銷量增長超過330%。從中國品牌整體格局上看,過去三年間京東平臺上的中國品牌數與店鋪數都增長了1.5倍,盡管年均增幅有所回落,但在銷售金額、銷量和用戶數等指標上都領先于國外品牌。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品牌通過技術創新驅動實現了高速增長。在洗碗機、鍵盤、一體機、智能配飾、手機、運動服飾、空氣凈化器等品類中,中國品牌在銷量及銷售額的占比上增速十分明顯。智能家居、健康和生活類的中國品牌也得到快速成長,響應了國家對消費升級轉型的需求,也反映我國消費者在消費理念上更加注重科技與品質的趨勢。
供給和需求兩端的變化,是近年來消費領域最大的看點。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消費人群在數量擴大同時也更加聚焦于中產收入群體,消費升級趨勢也更加顯著。數據顯示,2014-2016年智能家居、電動牙刷、體育器材、馬桶蓋等品類中國品牌的銷量增長均超過100%。消費結構的演變帶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中國品牌在產品科技、品質與口碑等方面的不斷提升,成為近年來中國品牌崛起的重要推手,比如在一級能效產品銷售中,就有十個品類的中國品牌產品銷量占比超過98%。
報告通過對比中國品牌和國外品牌,指出在高速發展的同時,科技成為中國品牌進一步成長的門檻,商品品質仍然是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在攝影攝像、香水彩妝、母嬰產品等品類上,中國品牌的銷售數量和銷售額都低于國外品牌。中國品牌的轉型升級需要以品質、技術為核心。
中國品牌呈現四大類型分布 母嬰、健康等品類將迎來發展機遇
此次中傳—京東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互聯網+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報告》,采用定量數據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根據銷售規模、消費者偏好、市場反映、技術含量和增長趨勢五個維度,初步分析了當前中國品牌的四大類型及其特征,并指出了每一種類型的中國品牌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創新開拓型品牌在同類產品中銷售份額不大,但在產品消費和使用上帶來新的價值。這類品牌多集中于新興品類商品之上,用戶多為對創新事物有探索意愿的中青年消費人群。比如,在銷售占比低于五成的品類中,中國品牌在攝影攝像、游戲機、紙尿褲、香水彩妝等領域明顯處于劣勢,但其中分離出的彩妝、數碼配件、保健器材等品類中,中國品牌的銷量和銷售額則在不斷提升。
上升活躍型品牌的增長趨勢最為明顯,是中國品牌最主要的增長主體,產品在京東平臺上的銷售表現呈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比如352空氣凈化器、極米投影、大疆無人機等品牌均屬于此類。過去1-3年間此類品牌的類型逐漸豐富,有明確的換代升級周期,用戶認可度和忠誠度開始逐漸顯著。
發展升級型品牌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消費市場,占據一半左右的市場份額,且主要為日用百貨、糧油調味、家居日用、食品等。此類型中國品牌中存在相當數量傳統“老字號”品牌,比如老干媽、稻香村、東阿阿膠、同仁堂、云南白藥等。在過去很多年,這類品牌是中國品牌走出國門、揚名世界的重要依托,該類型中國品牌具有較高的市場認知度、認可度和忠誠度,用戶群體相對穩定。
成熟多元型品牌的銷售表現在國內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多數品牌經歷了高速增長期,對市場走向能夠產生引領性影響,部分產品占據市場份額極高,增速有所放緩。報告指出,成熟多元型產品在類型和業務領域上呈現出多方位復合式發展,產品線多元,并以1-2個產品業務領域的表現最為強勢。在銷售額前五十位的中國品牌中,華為、小米、聯想、美的等品牌在保持不斷發布新品的同時,其產品類型和業務領域也都一直維持擴張態勢。
報告對四種類型中國品牌的發展也做了預測:總體上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上的占比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升級改善型生活產品的市場表現將更加突出;中國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和忠誠度將進一步提升,但中產人群以上及經濟發達地區消費者對國外品牌的認可度和忠誠度短期內還將維持相對較高水平。報告還認為,醫療保健、享受型與輕奢型產品、母嬰產品等領域的中國品牌將迎來發展機遇。
大數據揭示紡錘形消費者結構 中國品牌消費升級趨勢顯著
在用戶畫像和態度行為方面,《互聯網+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報告》分析指出,中國品牌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的購買力呈紡錘形結構,中等收入人群是購買主力,而高收入人群占比相對較小。從用戶畫像上看,京東的消費者中大部分是追求精神與物質雙享的中等收入人群以及家庭用戶,隨著消費升級、中國品牌的不斷發展,他們也成為了購買中國品牌的主力軍。
報告指出,中國品牌的服飾和生活類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回訪率和重復購買率都較高,比較典型的中國品牌包括361°、安踏、百雀羚、北冰洋、同仁堂等。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關注度和支持程度均大大提升。很多消費者自發為中國品牌打上了“國民品牌 ”、“支持國貨”等評價標簽。相比多年前的“山寨、便宜”等形象,中國品牌已經成功樹立了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形象。
報告對我國不同地區的消費升級趨勢做出了預判,認為價廉物美的中國品牌商品在三至六線城市中更受歡迎,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新通路、鄉村推廣員等電商物流和營銷體系的有效下沉,中國品牌有望進一步拉動城鄉消費,從而拓展中國品牌營銷的新市場。
報告認為,電商平臺重塑了中國品牌的全產業鏈,互聯網+中國品牌前景可期。隨著互聯網時代向智能傳播時代演進,電商平臺在中國品牌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京東本身就是高速成長的中國品牌的縮影,作為溝通品牌商和消費者最重要的渠道,京東會持續從營銷、技術、物流、金融等方面全方位賦能中國品牌,助力中國品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