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謂是門業市場非常重要的一年。在去年的環境大整治與材料上漲的風暴下,門業市場迎來了嚴峻的洗牌,逐漸形成“強者恒強,弱者淘汰”的局面。大品牌屹然崛起,小雜牌黯然退場。那么,大洗牌下的門業市場,最終將會變成怎樣呢?
由于環保整治,很多門企的工廠搬到了其他產業集聚區,由一線城市搬到外圍,比如安徽、蘇北、湖北、湖南、河南等地。使得他們的廠區一下子擴大了幾倍,因此產能會在今后幾年得到很大的釋放,這也會進一步壓縮小門廠的生存空間。隨著門業集中度的加強,市場誕生了一個個巨頭,從此開啟了門業大品牌時代。猶如家電與手機行業般,未來,門業市場上的品牌會越來越少,大品牌會越來越強大。
門業巨頭的出現,預示著門業產品逐漸由行業品牌走向了消費者品牌,國民門業品牌也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出現。“現在消費者品牌意識越來越強,一般中低端的小品牌逐步退出市場,也是被市場淘汰。消費者首先要定位選擇好的品牌門窗,一個好的品牌必然標配好的質量、好的服務。”富軒門窗負責人謝其秀告訴記者。
在這樣的趨勢下,門企一是要做好產品品質,二要提高產品效率,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三要控制好產品的生產與管理成本,四要提高產品的產能。只有做到這些,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有自己的鋁材噴涂廠和鋼化玻璃廠,合作的五金都是德國進口五金配件和中外合資配件。同時擁有一群資深工程師和設計師,保證所有產品品質優秀,做工精細,經久耐用。”謝其秀說。
中小門企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想做終端,沒有實力;想接工程,沒有資金;想做品牌,錯過時機。因此,中小門企要么做差異化的特色產品,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要么幫大品牌做代加工;要么不愿改變,最后成為這場競爭中的失敗者和犧牲品。
我們在各大門展上看到,曾經的櫥柜、家電、晾衣架等企業看到了門業市場上的商機,紛紛跨界涉足。這導致門業市場以后的競爭會更為激烈,也給門企帶來了一次巨大的挑戰。市場上“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永恒不變的法則,以后,一定是絕活性與睿智性的門企留下,無特色、無品牌、無優勢的門企淘汰出局。
(姚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