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國新辦今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指出,最近通過網民的調查,中國網民對于中國商標品牌的關注度達到55%,超過了對國際著名品牌45%的關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正在提高。這種情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是消費者的認可,而不是政府評比行政決定的。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介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記者 楊可佳 攝
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浙江省工商局近日發布了一份通知,規定從今年4月1號起,全省相關的市場主體停止將“省著名商標”的字樣用于廣告宣傳等其他的商業活動中,工商總局有明確的規定要規范馳名商標的使用,以及還暫停了知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認定,想問張局長在知識產權的保護過程中,怎么平衡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張茅介紹,我國的商標注冊量在世界上是第一位,有效注冊商標1400多萬件,去年申請商標580萬件,商標存量占世界近40%,商標申請量的增量占世界80%以上。最近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的商標品牌價值五百強,中國有37件商標進入,比2013年提高1.5倍,說明中國的商標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張茅提到,最近我們通過網民的調查,中國網民對于中國商標品牌的關注度達到55%,超過了對國際著名品牌45%的關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正在提高。這種情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是消費者的認可,而不是政府評比行政決定的。
張茅指出,由于我們國家長期計劃經濟體制思想的影響,我們在全國的一些地區可以說是大部分地區都存在著由政府組織評比著名商標或知名商標,有些省份地方人大立法,有些地方制定了政府規章,規定組織一個評比委員會由政府來評比誰是著名商標,誰是知名商標,這實際上是扭曲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存在政府不正當的干預,評出的商標誤導消費者,并不是市場競爭形成的,而且會帶來尋租和腐敗行為。工商總局及時叫停了各地的這種做法,全國人大也非常支持,下發了通知,廢止了地方性法規,我們也和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對本地方涉及著名商標的地方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
關于馳名商標,張茅介紹,《商標法》有規定,馳名商標是一個法律概念,不是產品的榮譽標志。如果注冊一個商標,涉及到某個馳名商標,該馳名商標是知曉度比較廣的商標,經過裁定這個新申請的商標是不能注冊,因為它涉及到了Well-known商標。但是,馳名商標是個法律概念,不能用于企業宣傳。這在商標法中已經有明確規定。現在我們把馳名商標回歸本來的法律意義,馳名商標也是在市場中形成的。
張茅指出,我國知名度比較高的商標,像全聚德,是百年老字號,大家口口相傳,認為產品質量好,還有同仁堂等,這不是政府評比出來的,是消費者、市場認可的。這個問題在其他領域也是存在的,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按照市場化的方向進行改革。這就是很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