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針鋒相對”利好消費者
分享次數:343 發布時間:2017-12-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京騰系和阿里系為代表的電商領域“兩超多強”格局正式形成。打破“一家獨大”的局面,意味著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敢于“店大欺客”,而且品質控制、物流配送乃至售后服務,都將成為企業未來競爭的重要方向時近年底,....
以京騰系和阿里系為代表的電商領域“兩超多強”格局正式形成。打破“一家獨大”的局面,意味著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敢于“店大欺客”,而且品質控制、物流配送乃至售后服務,都將成為企業未來競爭的重要方向
時近年底,電商行業又有“大新聞”。唯品會近日宣布,騰訊和京東分別斥資6.04億美元和2.59億美元購買唯品會股票,同時騰訊在微信錢包,京東在手機應用程序主界面都將給予唯品會入口。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在國內B2C市場上,天貓、京東、唯品會分別以50.2%、26.3%以及6.5%的占比占據前3名。此番騰訊、京東和唯品會通過資本“結盟”,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以京騰系和阿里系為代表的電商領域“兩超多強”格局正式形成。
從行業發展看,騰訊、京東和唯品會的合作順理成章。騰訊通過“超級入口”微信和手機qq,手握巨大的流量,另兩家電商平臺則擁有將流量變現的能力,京東和唯品會則能在用戶、優勢品類乃至物流布局上實現互補——京東主打的是男性用戶、3C產品、一二線城市,唯品會的優勢則是女性用戶、服飾類產品和非一線城市,很好地覆蓋了京東自建物流尚無很好覆蓋的新疆、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區。
同時,騰訊、京東和唯品會的合作,也折射出騰訊與阿里巴巴這兩大電商平臺間的競爭關系。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社交,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是電商,但兩者從來沒有降低過涉足對方核心業務的熱情。盡管從此前的表現來看,兩家巨頭的嘗試都難言成功,騰訊傾力培養的電商平臺拍拍和易迅轉給京東,支付寶也不得不選擇停止進入社交領域的嘗試。但競爭仍在繼續,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阿里巴巴通過釘釘避開騰訊的鋒芒,進入企業級通訊工具市場,騰訊則通過資本和流量輸出的方式選擇了更為專業的電商“小伙伴”。
兩大巨頭在電商領域的“針鋒相對”,對于中小和垂直電商平臺來說是個挑戰。一方面,無論是力求保持自己優勢的阿里系,還是企圖追趕的京騰系,當競爭不斷加劇,兩大巨頭投入大量資源,對整個行業會形成一定擠壓效應。另一方面,“兩超”都在圍繞電商建立自己的生態圈,當流量獲取越來越難,“兩超”向細分領域滲透越來越兇猛時,尚未“站隊”的其他“玩家”很快就要面對一個“艱難的選擇”,不得不找一家巨頭結盟,獲取其流量支持。
對于傳統商業和制造業企業來說,消費互聯網輻射產業互聯網,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電商領域競爭的加劇,必將倒逼它們尋找更多能夠握在手中的“籌碼”,比如新的“玩法”和商業模式,把更多關注度和資源投向線下,實現線上線下更為緊密的融合。傳統企業也因此將成為兩大巨頭竭力爭取的對象,從而獲得更低的“觸網”成本,在數據乃至技術上獲得更大支持力度。
對于消費者來說,從短期的市場行為來看,雙方競爭加劇,意味著營銷活動的升級,這會帶給消費者更多補貼和優惠。從長遠來看,打破“一家獨大”的局面,則意味著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敢于“店大欺客”。而且,對消費者體驗的提升,包括品質控制、物流配送乃至售后服務來說,都將成為企業未來競爭的重要方向,消費者將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服務。
電商領域的“大戰”結局尚不明朗,但無論如何,競爭本身就是行業前行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