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在前往浙江烏鎮出席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分享”為主題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之際,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日前在此間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魯乙己指出,中國政府利用宏觀調節,合理配合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將數字領域的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比美歐更加成功地避免了數字鴻溝問題。相信隨著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演算和預測能力將進一步得到改善,并且更加精準,中國將領軍未來全球互聯網。
魯乙己認為,開放共享與數字經濟發展比肩而行。開放共享催生消費者數據,從而使產品和服務更加有針對性。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所帶來的革命。中國目前在上述領域處于領軍地位,原因有二:第一,中國擁有十幾億消費者的巨大市場。“大數據”的本質是利用盡可能多的人口數據找到相關性并預測未來的消費行為,中國市場的規模對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的成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第二,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企業通過對數據的演算推斷向客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增加銷售量。盡管目前的預測算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的天河二號。
當今互聯網發展存在兩種競爭形式,即由政府主導的中國模式和由華爾街主導的美國模式。魯乙己認為,中國模式的優勢在于政府利用宏觀調節,合理配合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將數字領域的發展成果惠及千家萬戶;而美國模式的問題在于忽視偏遠地區、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造成數字鴻溝。“數字鴻溝”也是歐洲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共十九大報告為中國制定長遠的區域發展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規劃中國今后數年內將集中力量在廣大農村地區布設光纖,寬帶和數據交換將成為未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動力。全球網絡空間將與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村地區連接在一起,這反映出中國政府關心的問題與歐洲目前存在的問題十分相似,即避免出現以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為代價的數字鴻溝,這是國家制定和發展數字經濟過程中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魯乙己說,政府對地區資源配置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將光纖部署留給競爭利潤最大化的私有公司,那么將導致浪費社會資源并延遲在城市地區以外的光纖部署。資源配置應由市場決定,但政府也應更好地發揮作用。與中歐數字協會合作的幾個歐洲地區已主動采取行動,并支持試點項目。中國和歐盟在數字領域存在巨大的合作潛力。
魯乙己認為,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出現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城鎮化現象。鑒于中國人口眾多,城鎮化現象比歐洲國家更加突出。在數字時代,居住在城鎮還是農村已不再那么重要,但目前,世界各國對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網絡投資規模還存在較大差異。他認為,中國政府將廣大農村地區向所有電信運營商開放5G和光纖網絡,這將是中國的一個最佳實踐,也必將被全球復制。中國在大容量數字通信相關的設備和服務領域占據優勢,如果中國想要充分利用其技術領先優勢,先決條件之一就是普及光纖入戶。只有全面部署的光纖與家庭網絡連接在一起,中國的機會才會得到最大化,這也將成為5G網絡的基礎。中國企業可以與歐洲企業合作,共同倡導光纖入戶,幫助歐洲企業拓展光纖網絡。一旦成功部署,光纖網絡將成為中國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超高速互聯網基礎設施。
(本報布魯塞爾12月5日電 本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