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6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信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支持、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專利年會在京召開。“知識產權是國際貿易的標配,在與各國的經貿文化交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既可以吸引更多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同時也能鼓勵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中國產品積極走向世界。
四項工作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通過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可以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申長雨表示,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要實現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應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首先,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努力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技術供給水平,不斷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約16%。包括專利轉讓、許可、質押等在內的專利運營次數達到17萬余次,同比增長近20%。
其次,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努力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效果,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出臺嚴格專利保護的若干意見,提高侵權違法成本。積極推行知識產權保護,降低維權成本。堅持做到知識產權保護,對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知識產權一視同仁。
再次,積極推進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努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一方面,積極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構建便民利民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持續推動知識產權領域的“放管服”改革,著力提高專利審查的質量和效率。
最后,加大知識產權國際合作交流。一方面,通過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優化和改善國內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另一方面,積極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令“中國創造”引領世界潮流。
推進知識產權工作應精準發力
“知識產權有共性,但是針對每個領域也有特性。通過調研和分析,各個領域有不同知識產權問題和訴求,所以知識產權工作要有針對性,要精準發力。”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表示。
賀化指出,知識產權是新常態下實體經濟升級的致勝之道。“以制造業為例,目前,行業內面臨的一些困難,可以通過知識產權的有效供給、促進創新來解決。”
在國家工信部副部長羅文看來,加強制造業領域知識產權戰略布局很關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已進入到工業化中后期,資源要素成本上升,傳統比較優勢削弱,勞動密集型產業急劇向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型。制造業的方式必須轉到創新驅動上來。知識產權技術創新在創新驅動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沒有堅實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做后盾,就不可能有企業愿意承受巨大不確定性搞創新,產業的轉型升級就難以實現。”羅文說。
補全知識產權儲備,可以為制造業創新發展提供活力。賀化表示,中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在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40多萬件增加到2016年的110萬件。在數量提升的時候,我們也要注重質量的提升。同時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為制造業提質升級,增添驅動力。
企業重視知識產權才有競爭力
“在格力電器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介紹道,“五年前,我們一個專利官司打了三年,最后賠了200萬元。這筆錢相對格力一年幾十億元的研發經費來說是個小數目,但我們還要堅持去應訴,目的就是將知識產權重視起來,轉化企業經營戰略,明確企業社會責任。”
杜比實驗室全球執行副總裁兼法律總顧問AndySherman表示,知識產權是企業演變的核心,也是企業戰略和使命的核心。杜比之所以能在行業中持續處于領先地位,與其全面綜合的專利策略以及創新的企業文化是分不開的。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MarkSnyder也強調,蘋果目前正在尋求中國當地高校合作伙伴,吸引創新人才。同時注重產品創新、做好知識產權布局、制定穩定的發展規劃,以契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
董明珠強調,企業一定要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中國制造應當主動走向世界,目標是做國際化領域的領導者,而非跟隨者。只有成為真正的創造者,才能在全球市場中更好地參與競爭。(本報記者錢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