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貨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尤其是在年輕的消費者中。
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達72%,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里平均每10件商品中就有8件是國貨。另外,在2020年的“雙11”活動中,有474個品牌在天貓的成交額突破1億元,其中將近一半是國貨品牌。在成交額位居前20名的品牌中,國貨占據了10個席位。這些數據表明,國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正在逐漸脫穎而出。
這與消費群體的觀念發生極大改變有關。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90后年輕消費者成長過程中物質基礎較為豐厚,并不迷信大牌,而崇尚個性化、圈層文化,信賴意見領袖與普通消費者的評價,因此,價美質優的國產品牌有機會受到青睞。
不久前,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高校千名大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79.83%的受訪大學生支持國貨,并對國產品牌發展懷有期待。在使用體驗上,83.75%的被調查者滿意國貨現狀。而讓他們選擇購買國貨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質量優秀”,其次是“性價比高”“性能好”以及“顏值高”。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對國貨產品有親切感。
“made in China”在國人心中的印象,從“廉價”“低端”,向“品質”“品牌”轉變,大家對國貨品牌的消費信心越來越強。
這種改變切中了年輕一代消費者“樂于嘗新”的特質。此外,不久前發布的《2020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數智化轉型”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疫情時代的核心動能,給國貨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20年疫情的爆發和延續,讓線下服務和產品遇冷,線上銷售卻如火如荼。在線上戰場,國產品牌對國內互聯網環境更為熟悉。國貨品牌早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線上銷售渠道,同時不斷進行直播、短視頻種草等系列動作,維持著較高的線上銷售穩定性。同時,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大量國內企業捐款捐物,也讓消費者產生了民族自豪感,更愿意選擇國貨。
有消費領域從業者表示,國貨崛起也是中國制造業、中國品牌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今,大多品牌都走過了前期粗放式的發展歷程,擁有較高生產水平,較好的資金和消費者基礎。化妝品、寵糧、服飾紛紛從早期代工轉變為自主生產,產品品質、產品設計以及產品營銷包裝,都有了質的飛躍,足夠與外來品牌在同一賽道競爭。本土供應鏈優勢、多元化產品創新、快速反應能力,則是國內企業的巨大優勢。
從大國重器到大國輕工,中國制造正在崛起。眼下,在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中國品牌迎來了新國貨崛起的黃金時代。
商務部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指出,隨著我國制造業在國際分工格局中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中國制造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已日趨成熟,部分國貨品牌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商品進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我國企業將繼續加快出口轉內銷步伐,國貨消費將更加受到消費者重視,國產品牌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成為消費時尚。對于國貨品牌來說,一定要抓住這次重大機遇,不斷推陳出新、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結合當前的數字經濟加快企業轉型的步伐,積極擁抱互聯網直播帶貨等方式,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滿足各類消費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