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渠道為王、跑馬圈地的零售時代已終結,2021年零售行業發展趨勢如何?我們參考了《2020-2024年中國新零售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和相關業內人士的公開觀點等,梳理出了以下幾點。
消費市場剛需先行
去年底需求側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雙循環新格局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構建完備的內需體系,這離不開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需求側改革核心在于擴大內需、拉動消費。
而2020年零售行業出現兩極分化,以民生必需品為主的超市業態,尤其是生鮮社區店生存及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反之百貨業態情況卻不容樂觀,呈下滑趨勢。
于是,我們看到整個市場,不同來路的玩家、領軍企業與資本,都紛紛涌入了剛需、消費者不得不買、現金流充沛的生鮮快消日常生活用品領域。人們消費信心的下降則會帶來居家過日子的需求增加,進而擴大了生鮮快消的市場容量。《商業觀察家》認為,2021年,隨著各路玩家的蜂擁而入,預計在零售行業市場,尤其是在快消標品領域,競爭將會加劇。
企業更重視差異化經營
當下主力消費人群習慣更趨向個性化,也驅動了產業細分垂直化的發展,2021年中國零售業實施差異化經營策略已經是大勢所趨。在居民人均支出水平持續攀升的趨勢下,人們的消費需求將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特征。此外,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群體,消費需求也呈現出差異。
消費需求的層級性、多樣性、差異性以及消費者對良好消費體驗的一致追求將促進零售企業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去向更細分、垂直的發展領域。企業根據對象做出針對性、精準性的營銷,贏取消費者的信任。2021年,能夠有效改善消費者痛點,并且具備精細化運營管理的公司更易脫穎而出。
多元化銷售將成為常態
當前,中國零售業發展環境呈現出新常態:一方面,傳統實體零售既要面臨線下同質化競爭,還要應對網絡零售的消費分流;另一方面,互聯網人口增長紅利趨盡,網絡零售額增速放緩。在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的浪潮中,線上線下零售企業轉型需求日益迫切。
2020年,我們看到大多數零售企業積極開展了應對措施,比如:直播、團購、秒殺等活動,借助社群、自媒體及互聯網等平臺進行多元化銷售。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加速擁抱數字化技術以求變革升級。2021年,預計多元化的銷售方式將會成為常態。
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新零售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截止至2018年我國新零售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096億元。隨著用戶習慣的養成及新零售模式的創新,未來增長潛力巨大,預計2022年整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8000億元,復合增長率將達115.27%。由此可見,未來五年以無人便利架、無人零售店為代表的全新零售模式正在顛覆著人們對于零售業的原有認識。
2021年受國家擴大內循環和整體經濟回緩向好的影響,零售行業將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和政策利好。隨著零售數據化、科技化的要求,零售專業人才需求量會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