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園區是聚集智力創新要素、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要在關鍵領域發力,把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成為優質高效的農業發展平臺。
現代農業園區是聚集智力創新要素、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現代農業園區在農業技術示范推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顯著的發展格局。但也要看到,部分園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引領產業發展能力弱,對屬地的綜合貢獻度較低。究其原因,是過度依賴政府物質資源投入,缺乏內生發展動力。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涉及空間布局、城鄉發展、產業轉型、政策支持、人才支撐等多方面內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提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應在關鍵領域發力,激活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強化科技支撐作用,降低產業成本,使現代農業園區成為優質高效的農業發展平臺。
明確發展思路。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有清晰的發展思路。應深入研究區域內的自然資源優勢、生產技術優勢、市場貿易優勢,研究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的可行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園區內培育一批掌握先進技術并以之創造新供給的涉農領軍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構建規模效應明顯、核心競爭力突出、產業鏈完善的大農業。
加強整體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要有整體觀念,強化宏觀引導,在大區域內統一開發規劃,防止園區產業趨同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也是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平臺。應依托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突出地方特色標準,培育樹立典型,加快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園區,大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構建農業園區發展激勵機制,實行優獎劣汰、能進能退的動態管理。
強化創新驅動。現代農業園區以探索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為主要任務,除了要推動農業技術研發、示范、輻射和推廣,還要承擔組織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等創新任務,打造營商成本低的農業發展區域。先進技術集成是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核心動力。應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加大農業科研投入,突破科技對園區建設的瓶頸制約,激發農業生產潛力。加強農業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建立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長效機制,提升現有農業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加大對農業領域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力度,優化農業人才發展環境。
完善公共服務。應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業園區建設用地效率,提高土地資本增值能力,優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用好金融工具,整合涉農資金,將財政投入與信貸資金有機結合,創新園區投資、建設、運營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園區建設,解決投融資難題。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8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