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近日,阿里研究院、百度發展研究中心、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聯合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經濟白皮書2.0》。報告作者之一、BCG合伙人李舒表示,中國互聯網特色的數字化路徑在于以前端消費互聯網帶動后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下半場的重心將向產業互聯網轉移。
李舒認為,中國在前端消費側的數字化全球領先,消費行為高度數字化。反觀后端,產業互聯網總體上仍處于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消費互聯網的前端應用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正沿著價值鏈,牽引著后端生產環節實現數字化協同。同時,消費互聯網前端積累的海量數據將更好地賦能傳統產業,推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以天貓為例介紹,天貓新品創新中心就是利用前端消費互聯網的數據積累帶動后端產品和生產數字化。通過分析其前端積累的全渠道消費數據以及運用數字化調研工具,重構了合作方的后端產品設計架構,使得后端生產企業能更精準地設計及孵化新品并縮短上市周期。
如何制勝中國互聯網下半場?業內專家對新興互聯網企業分析總結后得出兩條發展路徑:一是深耕產業,推進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融合,打破線上線下邊界,沿著產業鏈深度融合線上能力和線下生產力;二是建立平臺賦能產業,利用互聯網企業本身的數字技術和資源建立產業賦能平臺。百度公司副總裁、總編輯趙承表示,在消費互聯網與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平臺模式在互聯網數字化的發展中尤為流行,通過開放的技術平臺賦能小型企業,將成為中國產業經濟一個重要的數字化轉型模式。百度目前已經開放了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圖像技術、用戶畫像等超過150項人工智能核心技術能力,已有超過80萬開發者使用,日調用數量超過4000億次。
專家認為,當互聯網企業將重心從熟悉的前端消費和應用向后端產業以及價值鏈上游轉移,他們都將面臨全新的挑戰,包括如何實現組織轉型、如何選取或顛覆行業生態、如何發揮平臺化運營的優勢,等等。同時,互聯網公司進入傳統產業將使傳統企業和在華跨國企業走出舒適區,迎接從戰略到運營等各方面的挑戰。(記者 徐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