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機會的增長主要來自創新。像‘新零售’這樣的商業創新一定會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和就業機會”,8月8日,阿里巴巴CEO張勇(逍遙子)接受采訪談及最近廣受關注的新零售業態,以及關于傳統商業的機會、就業機會討論時表示,“新零售的目標是創造新機會,新崗位”。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阿里巴巴陸續推出了“天貓無人超市”、“天貓汽車自動售賣機”、“盒馬鮮生”等多種新零售業態,引發了業內廣泛討論。
張勇說,如歷史上無數次發生的變革一樣,在新生事物的誕生一定會對現有業態產生挑戰。但這更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前提是如何在認識這種挑戰并從中激發創新。
張勇以阿里的“無人產品系列”舉例說,阿里巴巴的出發點不是把所有的東西變成無人,該有人服務的時候必須要有人。很多的新零售跨界的嘗試,最終是希望不管服務的形態和載體發生什么的變化,但必須要通過技術和數據的運用,能夠對客戶有更好的洞察,讓用戶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張勇說,“阿里不是零售公司,是幫助商家做零售的公司。新零售的目標不是干掉誰,而是促使各種業態的融合最終創造出新機會和新業態。技術、數據和行業生態的結合,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線上線下的融合只是其中的一種。如同汽車業替代馬車業一樣,短期的挑戰和融合最終帶來了生產要素的重組,新的商業機會和工作崗位的出現”。
可以借鑒的案例來自英國議會出臺的《紅旗法案》。
1865年,汽車實用的曙光出現后,要求汽車速度不能超過4英里每小時,50米之外還要有人持小紅旗開道。當時,倫敦200萬人,馬車業養馬30萬匹,解決就業10萬。現在倫敦人口800萬,機動車保有量400多萬 。
根據汽車工業數據,每生產一輛汽車,帶來2.5個工作崗位。意味著滿足倫敦人的車輛需求,背后需要1000萬個工作崗位。從馬車到汽車,倫敦人帶來的就業崗位增長了100倍。而2016年全球汽車產輛1.4億輛,意味著創造的就業崗位超過3.5億。
在張勇看來,人類歷史上就業機會的增長主要來自創新。他介紹,2016年,阿里巴巴平臺上直接和間接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未來,阿里巴巴通過“五新”戰略,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崗位遠不止3000萬個。
長江商學院助理院長季波表示,創新創業能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對一個國家來講,很多就業是由創新帶來的。目前全球許多政府普遍認識到這一點。
“當然,整個過程也會對原來從業者熟悉的工作方式帶來挑戰。但所有業態的變化,技術的變革、商業的變革,最終都會出現新的商業機會和工作機會。消失是為了更好地出現,這個社會才會向前發展。”張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