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2017年6月,對于鐘玉而言,并不輕松,輾轉德國、中國、韓國等多地,跟隨李克強總理訪德,在德國出席旗下企業投運活動,出席中韓企業家合作展望論壇,率團造訪韓國三星電子總部……雖然忙碌,但在他看來,能夠代表中國制造,為中國制造鼓與呼,振興民族經濟是莫大的榮幸,也是他終身奮斗的目標。
康得、康得新董事長鐘玉
關于鐘玉,很多人并不陌生,這位和柳傳志、王文京等一起在中關村創業的企業家,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作為康得集團、康得新集團的董事長,下轄兩家上市公司,涉獵新材料、先進制造、新能源、金融、PE投資等諸多領域,海外科研、經營機構遍布美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韓國、臺灣、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千億人民幣總資產規模。然而這一切都始于29年前……
文|郝帥
勇闖“新興制造業”
1988年,只有3萬元啟動資金、4名員工起家的鐘玉,發下如此的豪言,“從今天起我們將為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企業而奮斗,它將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成為一個與國際市場、國際金融接軌的全員股份制的跨國集團。”
康得集團應運而生,一個商業傳奇就此開始。創業之初,鐘玉把產品定位在老年人、殘疾人的帶步電動車上;1989年,研制成功電動車;1991年,進軍清潔設備和牽引車;1998年,涉獵預涂膜產業;2001年,康得新成立;2002年,康得新預涂膜生產線建成投產;2010年,康得新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1年,涉足光學膜領域,康得新光學膜示范基地正式投產;2013年,建設“兩億平米光學膜產業集群”;2015年,布局裸眼3D全產業鏈;2016年7月,中國第一條單體產能最大的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中安信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投產;2017年1月,由康得新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條卷繞式大寬幅高性能封裝阻隔膜生產線成功投產,帶動我國柔性產業全面崛起。
有人在總結鐘玉近30年的商業歷程,不禁感嘆命運的神奇,覺得鐘玉是幸運加身,每一步都走的那么完美,但在更多的人看來,他更像是新材料產業的開拓者。
新興產業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能使技術突破創新并以此帶動企業發展的產業,市場前景廣闊,代表未來發展的趨勢,一定條件下可演變為主導產業甚至支柱產業。新材料產業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十二五”期間就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成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鐘玉似乎天生就是新材料產業的開拓者,他把這一切都歸結于對于制造業的熱愛,對于振興民族經濟的情感。
與巨人同行的挑戰與機遇
回顧近30年的發展歷程,鐘玉歷歷在目。“你能想象嗎,康得從清潔器具、辦公用品銷售作為起家,一路走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以新材料、先進制造、金融等為主業,資本運營與產業經營相結合的跨國投資控股集團。”已經67歲的鐘玉將康得的發展史娓娓道來。
1989年,研制成功的電動車一上市就非常熱銷,月銷量一度達到了200輛。“當時康得還是發展初期,團隊很小,這樣的銷售成績可以用‘日進斗金’來形容。”鐘玉這樣告訴記者。然而好景不長,1989年開始,過熱的經濟進入了低谷,康得電動車的銷量銳減,之前的盈利也因為投入研發和擴大生產花光,企業一下陷入了困境。
康得開始轉型,將之前的電動車經過升級后改裝成清潔設備和牽引車。當時中國的工業清潔產業非常落后,而在這種背景下,康得在電動車上的創新直接滿足了市場需求。訂單像雪花一般飛來,亞運會場館、首都機場、天安門廣場,多家電廠先后都用上了這種電動車,隨后康得又開始代理并引進國外的先進工業清潔設備,國內市場對此非常歡迎,康得也隨之起飛,敲開了走向成功的大門。
“但隨之而來我們就開始思考之后的發展道路。與中關村第一批企業一樣,康得此前的發展模式,可以稱作‘與巨人同行’,即通過代理國外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和加工,推向市場。在國外企業直接進入中國的背景下,由于資金和實力有限,競爭將處于不利位置,只能另辟蹊徑,尋找新‘藍海’。”
立體思維的戰略附加值
機緣巧合,鐘玉發現了預涂膜產業,并在1998年與當時全球最大的預涂膜生產商美國GBC公司簽訂了合資協定,決定共同開發中國市場。“先開始我們與GBC的合作是銷售他們的辦公產品,現在運用非常的廣泛的辦公用品都是康得當時引進的。”鐘玉說,“由于銷售業績很好,GBC向我們托脫出了他們的核心業務—預涂膜。”
預涂膜是一種高分子復合膜,廣泛應用于雜志、書籍封面、酒、食品等物品的包裝盒上。在當時,中國還在廣泛使用即涂膜作為紙制品的覆膜,這種覆膜工藝落后,還揮發有害物質。鐘玉深信,預涂膜在中國一定會有廣闊的市場。康得開始著力進行市場培育和推廣。然而,3年過去了,當康得為此投入了1500萬元資金之后,甚至連生產線選址都已經確定之后,GBC突然單方面撕毀了合作協議,宣布將生產線設在韓國。
“沒有任何歉意,也沒有任何賠償,GBC直接通知我們生產線不在中國建了。但面對當時預涂膜全球老大的GBC,我除了憤怒,沒有別的抵抗辦法手段。在從談判地點長城飯店的電梯里我百感交集,對時任康得集團預涂膜事業部總經理的徐曙說,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立中國的第一條預涂膜生產線,建成之時,我要請這位GBC的總裁過來看看!”
從此開始,康得走上了第二次創業的征途。從設備選型采購,到研制配方、鍛煉工藝技術,依靠資源整合和技術研發,鐘玉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2002年10月16日,康得旗下的康得新預涂膜生產線在北京昌平科技園區的建成,“這條生產線從各個方面都是精益求精,而康得也從這條生產線開始,逐漸發展成了全球預涂膜產業的‘老大’。”鐘玉補充道。
變與不變的“全球視角”
康得新雖然已經是全球預涂膜領域的領導企業,但由于該領域已經非常細分,全球市場規模只能達到300億左右。如果要打造百年企業,還需要拓展其他業務。鐘玉對記者表示,“隨著企業上市,融資的手段更加多樣化,康得新也有了更加廣闊的選擇范圍。”這次鐘玉選擇的,是光學膜領域。
光學膜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手機、電腦、電視的液晶顯示屏沒有光學膜就無法成像;光學膜還廣泛應用在玻璃、LED等眾多領域。但光學膜產業一直存在技術壁壘,其核心技術多年來一直被日、韓和中國臺灣的企業壟斷,而為了維護高額的壟斷利潤,他們還堅決不到中國大陸設廠。
“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企業一定要學會放開眼界,在全球范圍內整合”,為了開拓光學膜領域,鐘玉一邊在國內與行業專家深度合作,一邊在全球重金招募科研人員,組建研發中心,購買專利、設備。2011年10月18日,中國第一家具有知識產權的光學膜規模化生產企業——康得新在張家港的光學膜示范基地正式投產。2013年11月19日,康得新又追加投入45億元,在張家港建設了“兩億平米光學膜產業集群”。康得新一舉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集中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光學膜產業集團,三星、LG、京東方、TCL、創維等企業的訂單紛至沓來,幾乎全球重要的顯示屏生產商,都成了康得新的穩定客戶。
“想要與狼共舞,首先要把自己變成狼,否則根本就沒有合作的基礎。我們在做全產業鏈之初,想找一家知名企業合作,但是因為當時自身規模不夠被這家企業婉拒,在我們成為全球光學膜領導者之后,這家企業主動請我去,這次所有的技術和產品都向我們開放。今年,我受邀帶隊訪問了美國蘋果公司。此前,康得新和蘋果公司已在預涂膜、光學膜領域有過10年的合作歷史,但最近,我們開始在新興顯示技術領域探討合作。”鐘玉這樣告訴記者。
振興民族經濟的“開拓者”邏輯
鐘玉告訴記者,他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做的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是別人所沒有的,我做的就不讓別人追上”。
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轉變,鐘玉有著自己的理解,中國制造正在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從勞動力密集型走向技術密集型,這個過程有些痛苦,但不絕望。在中國經濟從8%的高增長下降到6%-7%的中高速增長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股離心力,將一些企業甩出去。但肯定也有一部分企業,能在整體經濟增速下行的環境中,找到向上走的力量。
鐘玉將目標瞄向了碳纖維,“采用碳纖維制造汽車,可以極大改變汽車的生產工藝,傳統汽車工藝流程中幾百個部件,碳纖維柔性制造只需要幾十個就可以完成,而且,碳纖維可以讓汽車重量更輕,強度更高,安全性更好。”鐘玉這樣告訴記者,“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是節能減排,降低能耗,特別是中國已經制定了要在2020年將汽車能耗降到百公里5L,2025年將汽車重量平均下降25%的規劃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碳纖維大有可為。”
“康得復材工業4.0版智能化碳纖維車體及部件制造工廠,建成后將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車體、150萬件碳纖維部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生產企業。大規模的生產會大大降低成本,從而解決汽車碳纖維部件‘看著好卻用不起’的現狀。不久的將來,碳纖維部件會和鋁合金部件價格持平,那時汽車生產商將會大規模使用碳纖維部件,到時也是康得新再次騰飛的時候。”鐘玉一邊播放著康得新碳纖維工廠生產線的視頻,一邊向記者介紹。
擁有“北京氣質”的廣度進化
談及未來的規劃,鐘玉并不諱言,“我一不圖官,二不圖錢,只想為振興民族經濟干點事兒。我曾經打算55歲退休,后來由于康得新上市,60歲還在崗位,然后又興致勃勃的制定三年規劃,如今67歲了,現在又制定出打造世界級企業的目標。明年是康得集團成立30周年,希望我還能繼續為振興民族工業再干20年,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肩負起我們企業家的一份責任、一份使命”。
談至興起,記者發現鐘玉身上有一種氣質,似乎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作為總部在北京的企業家,說及首都發展,“黨中央提出,要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我認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是最能代表‘北京氣質’的企業。”鐘玉一句道破。
在康得集團的官網上,“卓越·創新·包容·責任”八個大字赫然在目。鐘玉表示,“29年前,我帶領四位同仁,創辦康得集團。在我從國企辭職從局級崗位下來,去創業,部里廠里領導很不理解,我當時講,中華民族曾幾何時鼎力于世界,但近200年來衰落,被列強所凌辱,21世紀該屬于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該到來了,我要為振興民族經濟做出一番貢獻,這就是康得集團發展的宗旨。正是因為這樣的境界,康得集團一路走來,才會不懈追求,康得29年來的發展史,就是追求卓越的歷史!是顛覆性創新的歷史!是不斷追夢的歷史!”。
站在如今,鐘玉依然保持著熱血。“二十九年來,康得人以振興民族經濟為己任,堅定信念、苦干獻身,期望全體康得人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繼續保持創業的奮斗精神美好愿景,并從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鐘玉在康得集團29周年之際,發給康得集團的賀信。而彼時,他在出席康得新歐洲復合材料研發中心的投運儀式。
關于新京商
《對話·新京商》是千龍網產經中心推出的大型網絡原創性系列報道,將目標聚焦于那些在北京發展的知名企業及企業負責人,通過對話名家名企、激蕩智慧,全方位展現“新京商”精神,創業歷程,財富夢想;聲色并茂展現“新京商”風采,透析企業家的智慧與經營理念,管理精髓;通過對北京市商業、服務業等不同領域的俯瞰和把握,凸顯“京企”獨特的風格面貌,從而提高“京企”美譽度、信任度和企業品牌公信力。《對話·新京商》欄目由千龍網產經中心聯合寧波銀行主辦。